法学院 科研为本 上下求索 ——记法学院科研赛事咨询会

作者:刘菁琳发布时间:2016-09-27浏览次数:11

     大家认真听讲(摄记:李倩怡)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摄记:李倩怡)

     同学提出疑问(摄记:李倩怡)

     主讲人黄伟文老师(摄记:李倩怡)


9月26日晚上七点,在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实验楼232举行了关于科研赛事咨询的一次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法学院的黄伟文老师,他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在座的学生介绍并解答了有关科研赛事的一些问题,并以此来说明了科研重在兴趣和求知精神的道理。

讲座一开始,黄伟文老师就事先对学生们的提问进行分类,并解疑答惑。首先是对于科研赛事的认识即赛事本身的疑问进行解答。老师从校级的“双百工程”,省级的“攀登计划”以及国家级大型赛事“挑战杯”三个方面简要明了的介绍了科研赛事所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和准备工作。在这之中,老师特别强调了科研中需要敏锐的研究能力,并且举了自己做统计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从浩渺无垠的大数据中总结出有用的有价值的数据。除此之外,他以往届获奖选题为例说明了标题吸引眼球的重要性。从成功者身上总结经验,这是黄老师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方法。

接下来,老师从“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即参加科研的好处方面展开介绍。第一,他认为兴趣最重要。科研是一项“苦差事”,但我们应当在这之中获得乐趣,享受过程。第二,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刺激我们产生疑问,从而产生不安,然后去探知答案。而这个求索过程也就是科研的过程,也就是科研带给我们的好处。第三,团队协作探索的过程可以帮助你走出校园,感知社会并且培养深厚的团队友谊,而这些将会反作用于你的学业和人生规划之中。之后老师还对科研地域的选择,时间的限制和调查范围等基础性问题一一耐心地做了解答。

最后,黄伟文老师对于科研内在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题和怎么着手去开展科研工作做了详细的解答。关于选题,老师依次从科研赛事高频选题,个人兴趣和专业对接三个过程告诉大家选题的范围应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选题内容,老师则以具体选题来说明在创业型和学术型科研赛事中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方法,老师也向同学们推荐了《研究是一门艺术》这本书。

时间过得飞快,在提问环节之后,讲座圆满落幕。而正如黄伟文老师所说,科研并不是业余爱好,而是大学生的本职,这也是大学教育的意义所在。希望今晚在座的各位同学能从此次讲座中得到收获,以科研为本,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