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佳绩

作者:发布时间:2019-11-14浏览次数:107

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我校会计学院学生作品《农村“垫资—第三方评估—划拨”精准扶贫模式及其绩效研究——以中部S县7422户贫困户“六改一增”为例》获得二等奖,经济学院学生作品《“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付费平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获得三等奖。

11月8日,副校长杜承铭到比赛现场指导我校师生进行参赛作品布展,详细了解项目的具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勉励参赛选手勇于挑战、攀登高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他要求团委继续深化以“双百工程”为基础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工作,为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号召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培育工作中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带教、帮扶,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1月9日,团省委常委、广东省团校党委书记潘剑勇、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廖庆春到我校学生作品展位前为我校学生团队加油打气,他们详细询问了项目的研究过程,并对备赛的相关情况给予了指导。

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1573所高校近300万青年学生与,经过校级、省级赛事选拔,最终有447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其中内地作品中,共评出35件特等奖作品、105件一等奖作品、286件二等奖作品;港澳地区作品中,评出了3件一等奖作品、8件二等奖作品、10件三等奖作品。校团委从2018年6月份开始启动备赛工作,历经三轮校赛、推荐省赛和入选国赛,通过团队优化、导师配备、阶段汇报、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举措,组织参赛团队集中路演,一对一打磨项目,优化申报书,修改答辩稿,扎实而全面地推进了各项备赛工作。

 

附:获奖作品简介

1、农村“垫资—第三方评估—划拨”精准扶贫模式及其绩效研究——以中部S县7422户贫困户“六改一增”为例(国赛二等奖)

指导老师:杨志强

参赛学生:赵瞳瞳(队长)、闫宇、朱云峰、张璇、袁梦、胡小璐

所属学院:会计学院

项目简介:对扶贫普遍模式的梳理,总结传统“划拨-验收”精准扶贫模式三大痛点:“资金发给谁”“资金怎么发”和“资金怎么用”。以中部S县在“六改一增”扶贫项目中引入垫资方和评估方的做法为例,研究“垫资改造—第三方评估—资金划拨”精准扶贫模式。探讨运作流程,用数据包络法和回归分析对该模式绩效评价,甄别该模式风险点,提出解决措施,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提供借鉴价值。

 

2.“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付费平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国赛三等奖)

指导老师:钟英莲

参赛学生:杨旭宇(队长)、潘振豪、钟薇薇、刘志定、蔡润梓、张均霞、吴嘉昕、黄灵宝

所属学院:经济学院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付费平台为研究对象,围绕平台供给和用户需求两个角度分析平台模式特征和影响平台竞争力因素构成,设计平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选取15家平台为实证对象,运用改良后的因子分析模型对构建的“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运用基于客观赋权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实证检验。